第165节
书迷正在阅读:失忆后我拥有四个未婚夫、继后、拜托,我家师兄天下第一、被匹配度4.2%的下属标记了、第一剑修的饲鱼指南、疯批病娇渣男短篇合集、操狐(强制甜宠、1v1、古风玄幻、高H)、春桃(古言,1v1)、坠翠蓝河(ABO NP)、虚妄经年
放下箩筐,徐二瑞脸上的黏着粉尘和汗水,就在旁边的木盆里捧一把水呼呼洗着,他忙碌一早上了,早饿得不行。 “好,大家吃饭吧!” 江枝压住心中火气,正好一起问。 早饭是煮的稀饭和蒸着麦面粑,还蒸了一个鸡蛋,这也是方便彩霞吃。 另外就是炒了一个红薯藤尖。 炒菜是江枝要吃的。 婆婆要的东西,巧云从来不嫌麻烦。 如今每顿饭除去一碗泡菜,就要炒一个应季的素菜,或者凉拌狗豆芽(枸杞尖)、马兰尖、折耳根、青瓜等等。 每天有鸡蛋吃,隔三差五还得吃油荤,家里吃食是各种花样翻新。 因为婆婆说,如果一辈子连一口饭都吃不好,干事没力气,活着没意义。 舍得吃就要舍得干,只要在能力范围之内,绝不能亏了自己和家人的肚子。 抱了彩霞一起吃饭,江枝就问二瑞学得怎样。 徐二瑞大口吃饭,含糊不清道:“很好啊,夏秀才说的那些我和小满当时都没懂,回来走在路上,巧云给说了才明白。娘,巧云比我和小满都聪明!” 江枝看他说这话的还是没心没肺的样子,丝毫不觉得自己不如媳妇尴尬,那就更不会觉得巧云受什么委屈了。 “巧云,你到底是怎么想的,为啥不去听讲?别再说谎骗我。”江枝用最后的耐心问。 徐二瑞停下筷子,也是吃惊的看向自家媳妇:“巧云,你真的不去?昨天你还说好听有趣的。” 巧云垂着头,终于是把话给说出来:“我去村里听学,那些嫂子婶婶说……我丢下孩子不管,自己跑出去玩是不孝!” “啪”江枝把手上筷子放回桌上,对巧云恨铁不成钢道:“巧云,你傻呀,在徐家村只有一个人有资格说你孝不孝,那就是我!你婆婆!” “你好不好,只有我知道,也只有我说了算数,别人说你只当是在放屁!” 巧云扯扯嘴角,挤出一丝笑想让自己开心起来:“她们这样说,我也没办法解释,只想不回村去就没人说了。” 徐二瑞瞪着眼睛:“谁?是谁说的你,是皮嫂子还是林家的?” 他努力回想昨天跟自己说话的几个妇人,可没有放在心上,这时候想不起。 江枝没有追问是谁说的,只淡淡道:“谁说的不重要,重要的是别把自己活在人家舌头尖上。 人家说一句话,你就像被穿了鼻绳的牛巴巴的顺着,让你向东你就不敢向西,今后几十年都被人随便牵着活,心里憋不憋屈?” 巧云低垂着头不说话了,她也是知道这样憋屈,可被人说不孝很难听,还要坏了名声。 见巧云还没有转过弯来,江枝一惯不讲大道理的,这时候也必须把有些事给两个年轻人挑明了,说清楚。 于是,她声音柔和,心情平静道:“二瑞,巧云,你们想过没有,以后我们做蚊香,做驱蚊液越来越多,以后还要做冲剂片剂,我们需要十个八个甚至二十个人帮忙时,就必须要自己家的人照看。 总不能一直让我东奔西走,还事事操心,连一个能得力管事的人都没有。 要知道,你们学的东西越多,懂的越多,越有出息,我就越轻松。 什么时候我啥都不管,只需要悠闲带孩子,当一个只知道吃饭的老太婆,那时候你们就是最孝顺的。 别像其他人说的那样,以为守着给婆婆捶腿捏肩,寸步不离才是孝顺。” 巧云跟二瑞都脸红红的,他们知道自己虽然能帮娘做事,也只是在“帮”,什么事还是靠娘在干的。 江枝见两人醒悟,也怕压力太大,伤了自尊,毕竟夏秀才的讲课没几个人听得懂。 于是又继续道:“虽然夏秀才讲得深,有些话你们听不懂,别人也一样听不懂。 要知道这些知识是夏秀才几十年学来的,你们不可能一天就学会,一天不懂可以第二天,第二天不行就第三天……” 这一顿饭三人慢慢吃着,也慢慢说着,放下顾忌,巧云说以后天天都去,不再听那些人的话。 徐二瑞也表态,自己以后也一定认真学习,更不许谁再对巧云胡说八道。 因为娘说,有娘家保护的女人男人不敢欺负。 有男人保护的女人,婆家不敢欺负。 有婆家保护的女人,外人不敢欺负。 没有保护的女人,谁都可以欺负。 谁欺负自己媳妇,让媳妇难堪,那就是在欺她男人不中用。 江枝见两人都明白了事理,心情又愉快了几分。 除去让二瑞巧云多学习,能分担家中大事,她考虑的还有那个男主聂繁天。 等聂繁天功成名就,大家再见时,江枝会想办法自保,但不愿意二瑞、巧云一事无成,在聂繁天面前卑躬屈膝。 每个人的奋斗看似不同,最终脱不开名和利,当大家的目标明确时,对手也会变成队友。 只是这些事还在遥远的以后,二瑞两人暂时理解不到,多说无益。 一场小小的风波在吃饭间就化解了,白天大家又各忙各的。 江枝提着锄头,准备去挖早就看好的鹿衔草。 这药不容易遇上,若不是开花,自己还发现不了,对徐大柱身体恢复有作用。 相传是人们发现鹿群争斗嬉戏时,一鹿倒地不起,另外一头鹿衔草相救才得名,有救死扶伤的作用。 第231章 日月山川 在山上走一圈也只找两株,江枝直接送到崖下小满家去,徐大柱现在的下肢已经有知觉,但酸软无力,需要强壮筋骨的补药。 晚上,巧云跟着二瑞小满又去了村里学习。 她不再担心别人会说自己丢下家和孩子不管,以后自己跟二瑞能撑起一个家,能让婆婆闲下休养生息才是大孝。 小彩霞跟着奶奶学着儿歌,玩着新玩具,等到一觉醒来,就把爹娘丢下自己消失的事忘得干干净净。 暑热的日子一天天过去,夏秀才还是每天只教“田”、“口”、“手”“上、中、下”这些寻常字。 但深度不是普通的学童启蒙,随机包括着人文、地理、历史和时政。 每天巧云和二瑞回来都会说今天又学到什么字,秀才公又讲了什么道理。 巧云之前就学过写字,现在听夏秀才再延伸出去,像是重新打开了一个世界。 清早刚起床,巧云就迫不及待说昨天晚上听到的知识:“娘,山是土石堆叠成的。没想到除了山,还有地方是平的。 秀才公说,那里叫平原,可以一眼看到太阳从地底升起……原来晚上的太阳不是躲在山的那边睡觉啊,是藏在地里。” 平原是什么?巧云很是惊讶。 在她的世界里,最平的地方是梨花镇口,那里顺着官道两边的几十亩地都是平的。 住在镇上的人种地,可以推着独轮车到地里收割庄稼,不用肩挑背磨,也不用出家门走大步就担心跌到崖下。 二瑞呼呼洗脸:“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。还说:书中有无穷无尽的东西,是得好好学!” 江枝笑着道:“等你们识字多了,就去书店里买书看。 你们就会知道天下除了徐家村、梨花镇、平川县,除去巴郡,还有更大的土地和城市。” 她自然懂的多,可除去农耕和草药,一个已经当奶奶的农妇突然说历史、地理、科技也太出格了。 此时,江枝突然感觉鸡娃也是一个不错的乐趣。 有夏秀才在,自己只需要做好铺路引导,让二瑞他们年轻人多学多听。 家里多买书,以后自己再说什么做什么就不用找理由,一切都水到渠成。 巧云和二瑞连连点头,就这样的学习已经自己感觉新奇,想到还有更宽广的知识,直让他们想得心旷神怡。 每天手干着繁重的农活,口中说的却是江河湖海、日月山川,再不局限在徐家村那几户的家长里短,田边地角。 这让江枝感叹:秀才公的确是个人才,不仅自己饱读诗书,更是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。对于不参加科举的人来说,是可遇不可求的事。 可惜他自己被人打击欺压,落了一个疯疯癫癫。 江枝感叹好,不会人人都这样想。 大部分人能听的都是简单的字义,也能轻松学会读写,里面的内涵就少有能懂的。 不过并不影响村民们的围观,每天晚上依然是聚集在一起谈笑风生。 有些东西是能潜移默化的,朗朗读书声,可比乌烟瘴气的骂声中强多了。 江枝问过春凤,是不是也进村去听讲,却被春凤拒绝:“婶子,我年纪大了,听多了也记不住,还是不去村里。” 其实春凤也才现在二十多岁,可在根深蒂固的思想中,她上有老,下有小,丈夫有病,还有没有成家的小叔子,是需要她顶门立户。 白天沉重的家庭负担已经消磨去她的所有精力,没有时间再去追求自己的进步了。 当然,这也只是一方面。 她的婚嫁到现在留有后患。 这一年来,春凤一直躲在山上。 她没有在村里露过面,也没有人知道她的存在。 虽然对现在的两家人来说,要应对这种事算不得难,但春凤不愿意多生事端。 “婶子,我的事能不闹出来最好,若让别人知道小满有这样一个嫂子,总是麻烦事。 什么话都会有人说的。 小满还没有说亲,万一人家门风清正的媳妇,不答应跟我当妯娌,且不是误了小满。” 巴郡虽然风气开放,但对这种事依然会在意。 况且春凤的娘家还在,春凤是不想再跟那些亲戚来往,只当自己是死了。 听她这样说,江枝就没有再勉强,春凤所想也是大众所想。 山上的事也的确多。 就这两天,熬驱蚊液的事没有停,霍家又带话还需要蚊香。 好在李老实那里一直让人备着草粉炭粉,随时可以干活。